Document

社会影响

时腾飞:在做乡土调研时我们究竟在做什么?
调研,既是工作上最基础的部分,也是最有魔力的部分。无论是经济上的奇迹,还是政治政策上的奇迹,或者个人财务的奇迹,无不基于一手的调研。


期货界有一个传奇人物,号称“北丐”——傅海棠。这个男人是个纯粹的农民,曾经炒期货亏损300万,而在一年之后,用最后的五万现金,把个人资产做到了一个亿。很多人都想知道他靠什么。


他靠的,无非是嘴勤脚勤。当年为了调研,老傅走遍了中国大蒜主产区的每一个乡镇,问了田间地头每一个蒜农,每一个收蒜的贩子。基于这样的调研数据,他才能估算出,今年的产量到底怎么样,大家心理预期的价格大致是多少。这是一个传奇农民的调研。


毛泽东在晚年的时候,每到过年,都会和他身边的警务员布置任务——回家调研。毛主席关心什么呢?他很关心农民的生活,也很关心他们心里的想法。

那么,我们在做乡土调研时我们究竟在做什么?

我想首先有两个方向:一是调研硬的东西,包括学生人数、老师人数,开课情况等等硬的数据,二是相关方,对于教育的价值判断,假设,信念和期待。

有的时候,我们觉得硬的东西重要,没有这些,就没法开展工作。我觉得,软的东西才最重要。大家有没有想过: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?这个问题在教育局、校长、老师、家长和学生的心里一致吗?如果不一致,学生应该长成什么样?会不会在成长的过程里转圈圈?

我认为,软的东西决定了“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”、“什么样的学生是坏学生”的价值判断,更决定了教育和学生成长的目标!这个目标如果是模糊的,会加剧学生成长的痛苦。

然而,调研硬的东西容易,调研软的东西难。硬的数据,无非多方询问,多方取证,只要腿勤,把本地的教育局、校长、老师、家长都问问,就会有一个好的结果。要想知道软的东西,需要一些技巧。

首先是谦虚的态度,我们是去做调研的,还是去做检查的?我们是去交朋友的,还是去布置任务的?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。软的问题,往往不是显性的,它是埋藏在每个人心里的,需要去挖掘整理才能得到的。试想一下,一个陌生的人,突然问你,你对教育怎么看?你会说出众见,还是吐露己见?说出自己真实的见解需要勇气,这会被拒绝、被歧视甚至被嘲笑!没有足够的安全感,很多人是不会说出自己真实的见解。所以,去交个朋友吧!用你的办法,了解他们每一个人对于什么是好学生,什么是坏学生的看法。

第二重要的是环境。一个放松的环境,比如在校园里走走,一个沉重的环境,在会议室里坐坐,不同的环境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觉,也会说出不一样的话。当然,场景要合适,一大堆陌生人做到家里,做到饭桌上,都不是好事,除了紧张,得不到别的感觉。三两好友去路边摊坐坐,一俩好友去家里拜访,就是一个好的场景,一个可以听真话的场景。只有恰当的场景,才能听到真话。

在湖南溆浦家访

第三重要的是语言。话是拦路虎,不合适的问题和回应,会让一场谈话戛然而止。有三句话我很喜欢用,你说得对,你说得有道理,你的话很有意思。虽然,有可能我的判断和上述的话相左,但我并没有骗人,因为他一定认为他说得对,他说得有道理,他说得很有意思。通过这三句话,我可以快速地拉近和谈话者的距离。有三个问题我也很喜欢,你怎么看?你有什么建议?你还有什么想法?当然这些话我用有效,背后还有一些我的语气,着装,表情,顺序带来的附加效果,对我来说,这些是我了解现实情况的利器。

最后还是那个问题,在做乡土调研时我们究竟在做什么?

在做乡土调研,就是解决问题本身。我们弄清楚,现在的中国乡村各个年龄段,什么是好学生、什么是坏学生,就已经成功一半了!这注定是一个伟大的调研结果,用的方法和那个传奇农民一样,腿勤、嘴勤,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。

请重试